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67集
不要这样想,一定有人喜欢吃阳春麵。你们就喜欢吃阳春麵嘛,所以你们才来上课,你们都是老主顾嘛。我们原则是利益眾生,而不是说「眾生都来我的道彻你能够领悟这个道理吗?当我们明白这样的概念之后,就会觉得很轻鬆,这就是心地〔法门〕。明白就是一种法门,不明白,此路不通,它就不是一种法门。但是你要通,就要见性。为什么见性才能够通?因为见性才能够看到真相,即看到空性,所以入佛门叫入空门。我们看很多戏剧都说入空门,然后把空门当成消极门,两者有什么关係?!很奇怪。就是因为是空门,所以此门才能通,不然这个门有障碍,根本就通不了嘛。当你懂了,你才能用出来,这叫常行正法,正法你可以正確地用。当你不明白的话,你必然会常行邪法,常常自赞毁他,或毁灭佛法,你自己都不知道。《大学》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世界上最伟大的学问就在於明明德,就是明白自己清明的德行,就是希望明心见性,就是希望瞭解自己,这样你就开悟了。但是这样还不行,还要亲民,就是行菩萨道。明明德就是开悟,亲民就是起修,止於至善就是成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佛,所以叫至善,跳开善恶才叫做至善。能包容別人的缺点才叫包容,所以在圣人的眼中,他总不会对恶人赶尽杀绝,他永远会留给恶人一条生路。在佛的眼中,我们都是未来佛,这些概念都是超越善恶的,这才是真学。到最后他才有修行功夫,才有「静定安虑得」的功夫,定就是我们所讲的定慧的定。所以圣人之学好好读,很多道理是可以贯通的。【又无上佛道誓愿成,】现在已经谈到第四个观念,就是自性佛道誓愿成。【既常能下心,】〔下心〕是谦卑,〔常能〕就是虚心求教。我们请问人家,千万不要有考別人的心態,请问人家要真诚,除非你要度化他,不然第一不要有考试,第二不要因为无聊找话题,第三不需要把它当成一种技巧。我们很多人擅用某些技巧,透过它打好人际关係。很多人从事行销、做生意,学佛以前,他认为某些部分是要保留的,是要適度地欺骗客户的;他学佛之后,觉得不打妄语跟他做生意好像有衝突。大家都掉入陷阱,谁跟你讲说谎才能做生意?你的脑袋一定有个既有的模式,这套模式是你会用的。但是,如果你真的是一个高手,难道只会用这一招而已吗?学佛之后,用另外一种模式,你可以很直接、很真诚的跟客户谈,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南投班有很多年轻人跟我学佛,他们跟我在一起,既幸运也是不幸,幸运的是有很多问题我们可以討论,我跟他们讲单恋是痛苦的,暗恋是不快乐的,被人家拒绝容易受伤害,如果你喜欢她,就找个最適当的时机鼓起勇气表白,讲完之后,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她接受你了,从此过著的生活,第二种就是被拒绝,那就赶快找別人,不要把烦恼一直放在心中。但是这样讲完很多人就懂吗?不懂,他也不敢做。这个跟做生意一样,这就是脑袋,你觉得说这样不好,所以你一辈子都用一种模式在过生活,没有智慧。智慧就是没有定法。我们真诚地去请教別人,必然会受益,但是你不要觉得你比別人厉害,这句话你一定要注意。有人问孔老夫子说怎么耕作,孔老夫子说:「你应该去请问农夫,不应该问我。」连孔老夫子都直接这样讲,不懂的地方应该真心去请问別人。佛法不局限在你现在所看到的佛经,如果看到的佛经才是佛法,那肯定你不懂佛法。你所看到的都是佛法,一切法都是佛法,你散步可以学佛法,请教別人也可以学佛法。真的是这个样子,这才是真懂,不然不懂。因为心真的能谦卑,才能够行於真正。【行於真正,】就是前面所讲的能够行於正法,这就是彻底地修行。你看常能下心的〔心〕,和行於真正的〔行〕,这两个字叫做心行如一,这是个觉悟的人,他才会这个样子。但觉悟的层次有很多种,这样並不代表你大彻大悟。【离迷离觉,】这四个字很多人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 第67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