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43集
。《阿弥陀经》有一段,「从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六祖大师并没有很清楚地讲十万亿佛土,他讲〔十万八千〕。我们一般在读经典的人不会读,说:「噢!西方极乐世界在西方,要经过十万亿佛土。」这只是读它的文字,并没有真正懂它的道理。六祖大师就能够讲出真实义,能够真正去明白那个道理。佛经里面有很多的数目,它都是表法,比如《阿弥陀经》里的「七宝池、八功德水」,就代表「七觉知、八正道」,这叫表法。六祖大师讲的表法,讲〔十万八千〕,就是要谈一个重点,即是你心中的〔十恶〕〔八邪〕,如果你心中有〔十恶八邪〕,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远,〔十恶八邪〕就是理,〔论相〕就是事。就好像很多人不明白「释迦牟尼佛」是什么意思,释迦就是表慈悲,牟尼就是表清净,佛就是表智慧。当你念这句佛号,你就知道学佛有三个重点:清净、慈悲、智慧,这三个重点就代表法身、报身、化身,清净就是法身,智慧就是报身,慈悲就是化身,每个人自心都有三身。当你念一句佛号:「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9你就要知道怎么学佛,你要知道它什么意思,朝着这三身来学习,你佛法就懂了。【说远为其下根,说近为其上智;】举个例子,要成佛快还是慢?就看你什么根器嘛2上智〕的人悟则刹那间,〔下根〕器的人一定要拖很久,要三大阿僧祗劫,事实上没有时间表。你问一个人:「你什么时候才要自己修?」他可以回答你:「三大阿僧祗劫。」你哪里知道他什么时候要自己修。比如我们对一个人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什么时候要放下屠刀?你叫一个人「回头是岸」他什么时候回头?时间表你自己决定嘛!放下的那一刹那,就是提起,你什么时候放下,就是什么时候提起,提起就是下定决心!修行不用骗人,你今天修行不得力就是在拖,你只是在蕴酿学佛的气质,就像很多人拜忏也好,诵经也好,想消业障。曾经有个学生带一个朋友来,问我消业障的问题。我问他:「你都怎么样消业障?」他说:「我听人家说业障重的要诵《地藏菩萨本愿经》。」我问他:「有没有消?」他说:「没有。」他又听人说《梁皇宝忏》比较有效。我说:「这本诵了之后,要诵一本《慈悲三昧水忏》。之后,是不是应该也来诵一诵《金刚忏》或什么?」我说:「你这样都没有感觉,怎么办?你相信诵经可以消业障吗?」他说:「师父,你是出家人呢,怎么能说这种话?」我说:「这种话是我替你说的。」他想了老半天说:「宁可信其有。」我说:「我证明给你看,马上就消业障。你现在坐着,我说一段话给你听。」我跟他说了十分钟,说完后,我问他:「你现在感觉怎么样?」他说:「师父,我心里觉得很轻松呢9我说:「你现在觉得轻松,这叫做消业障,业障当下就消。你本来身心很痛苦就叫业障,你现在身心很愉悦就叫消业障。」为什么大家好像没有这种感觉?为什么问题一直卡在你的内心?为什么不放下?你回去消一消啦!你要是真的懂,天堂地狱可以证明,有没有业障也可以证明。所以西方极乐世界〔远〕还是〔近〕?也就是说容易不容易到啦,明白这个道理,就容易到,否则就很困难。【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殊,见有迟疾;】〔人有两种,]下根和上智。[法无两般。]法没有问题,任何法门都没有问题,任何一本经典都很殊胜。[迷悟有殊,见有迟疾;]〔迷〕的人叫下根,〔悟〕的人叫上智,因为迷悟不同,所以产生了快跟慢、近跟远的差别,都是自己的问题。【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念佛〕求生西方的人是不是〔迷人〕?不可以这样解释。就像我讲过,〔念佛〕,是没有问题的。我说过你拿钱放进功德箱哩,由于心态不同,产生两种结果,一种是功德,一种是福德,动作和钱是一样的,但产生的结果不一样。同样的道理,两个人同样在〔念佛〕,但结果不一定相同,大家要明白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 第43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