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39集
清净、平等呢?一个常常会抱怨的人算什么正人君子?一个常常讲别人是非的算什么知心好友?如果你的朋友都是这样的人,那你也差不多,这叫物以类聚。办公室的会客室,道场的知客室或你家的客厅,最好贴「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知客室是要让你请法,会客室是要谈公事,客厅是家人谈心的地方,结果被我们的偏见搞得乌烟瘴气,让这些地方的设置失去了意义。有很多空间的设计是有它的意义的,它也可以有教化的功用,不然何必设计那个空间呢?!【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他非我不非〕是他的问题,〔我非自有过〕就变成我的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不要把别人的问题变成自己的问题,不要把别人的烦恼变成自己的烦恼,不要把别人的是非变成自己的是非,这是我们做人的本份。任何人不需要学佛,只要是学做人,他都需要这样,人没有做好,怎么会成佛?可是很多人改不了,为什么?因为习惯讲是非;习惯从哪里来呢?当然是观念错误。你不叫他讲这些是非,你叫他谈什么?他本身又没有什么内涵。另外一种人就是不说话很难受,他的内心不能安住,他需要攀缘,讲话就是一种攀缘。就像《信心铭》所讲的「多言多虑」,心中不安定的人就要讲,因为心往外攀缘,攀缘的工具就是「是非」,不然,他感觉到无聊,实在很悲哀,「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很多事情探讨到最后,只会感到悲悯。你看到那些老人家,没有什么事可做,你的心会不会疼?你会这样想,就不会烦、不想理他们。我们不要看到现象,就只会抱怨,我们应该去了解他们今天这个结果是怎么产生的,既然已经产生了,我们有多少能力就尽量帮他们,有人讲:「他们讲是非,我们只能够听。」这怪你没有能力。他在讲是非,你可以把他的话题转掉,这叫有能力的人。你看到有一群同事在讲是非,你不能讲〔他非我不非〕,然后你就不理他们。【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但自却非心〕就是把是是非非的心、妄心,彻底地打掉、破除,这等于破除了自己的〔烦恼〕。〔非心〕就是我们不断地去怪罪别人,不善念基本上都来自于这里。〔非心〕就是妄想执着,你只要去除你的妄想执着,〔烦恼〕就不会生起。你这样做,那你自然就能够破除你的烦恼,达到自在的境界。【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自在的意思。〔憎爱不关心〕不是不关心别人,而是「不执着」,心中没有瞋恨,也没有贪爱的意思,无瞋也无贪,建立在不取不舍。如果你想取,就是因为有贪在作祟,如果你想舍,就是有厌恶,你一直排斥它想把它舍弃,就是瞋,这句话就是前面讲的「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的意思。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观察自己内在的〔憎爱〕,看你有没有生起这种概念,它有没有一直在左右你。众生对一切事情都是分别对待的,我们的心态也常常是这样。前面刚开始的第一句话「说通即心通,如日处虚空,为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是一个大纲,之后,六祖大师教各位怎么见性,怎么自觉。谈到〔长伸两脚卧〕,就是一个自觉的人,再后面就是觉他。【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就是觉他,就是如何度人。意思就是,如果你想度人,要先看看你自己的能力,你有没有权巧方便的智慧呢?你本来要先觉悟,但并不是说觉悟了才能够帮人,只不过你没有觉悟时比较没有能力。你会说:「我没有觉悟时帮人是对还是错呢?」很简单,似是而非的概念,你没有把握就不要去做。但你确定,孝顺父母是正还是邪?「我没有开悟我不知道。」这个概念你会没有把握吗?这一定是对的,你先做没有问题。【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现。】就是要破除别人的〔疑〕惑。你不要越讲别人越疑惑。「我带你去拜拜,带你去佛堂。」人家越听越怀疑,这不是你的罪过吗?什么叫〔疑〕惑?生命的品质,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你可以好好地去阐述吗?接着,人怎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 第39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