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33集
    六祖坛经讲记第33集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执谓须要他善知识望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正真般若观照,一剎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六祖前面谈顿教的理论,只谈理论没有说服力,一定要提出证明;没有证明,空谈没有力量。现在六祖大师自己作证,他本身就是那样的人,只是我们学不来。所以有人形容六祖是天才儿童,我们几乎是智障;这样的话到底是助道还是障道就不一定了。应该这么说才圆满:如果你懂六祖大师的意思,你就按照他的方式修;你真的没有能力按他的方式修,他所讲的法很好,你可以把他当成一种正知正见,你按照你的方法修也好,能顿悟就顿悟,不能顿悟就渐修,反正早晚会到,只要你愿意修就可以,没有关系;这样你不会有挫折感,你这样学才有意思。不要讲:「我学的跟修的又不一样。」我送给各位四个字,「解广行深」,但一般人不愿意解广,只愿意行深。比如学净土的人都要读净土五经,你就停留在只读那五本经;这样的概念正不正确?《观经》明明跟你讲要读大乘经,却有人解释成「只要好好读这五本经,好好念佛就好。」这样也不完全是错,这是解不广,但它可以行深。但是佛真正的意思是要让你解广行深,你的智慧才会开展。有的人,是懒得读那么多经典,有的人是没有能力读那么多经典;你是懒还是没有能力?你如果说「我没有那个能力。」这是你自我放弃。「懒」表面上没有什么杀伤力,但它就是会慢性中毒导致死亡。你知道有些父母亲怎么说吗?「我这儿子不错,挺聪明的,只是有点懒而已。」他把「懒」当成一个不是很坏的毛病,实际上,一个人懒,他必然一事无成;修行也是一样,你懒就不会成就,你很聪明也无效。所有的坏习惯中「懒」最可怕,这是我个人很深的体悟。六祖实际地告诉我们,若是你学不了他,就学神秀,两个都是了不起,你都可以学。还是那句话,任君选择,但最后还是要回归你的自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此教法]顿教法门。[流行,]把它推广出来。[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希望跟他有因缘的人都可以顿见菩提自性。[各自观心,]每个人各自回去观心。[自见本性。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这个概念《坛经》常讲:不懂就去请问人家,善知识一定不会吝法,除非你没有那个程度,否则他一定会彻底告诉你,他会开示我们、指导我们走正确的道路。【是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一切善法]法。[善知识]人。你要知道什么叫善知识?他今天能成为一个善知识,必然有他的来历,必然有他的原因,他一定是修行的过来人,所以才有机会教化你、帮助你去见性。你今天要变成别人的善知识,必然要下功夫;要有这样的功夫,就需要一定的因缘条件。〔一切善法〕,只要是世间有智慧的,有益于人类的,都属于善法。但〔法〕不会讲话,要因〔善知识〕这个人才会起作用。你不要把好东西都留在你家,你不会善用,不是糟蹋那些东西吗?你家有好书你不看,是不是要送人?!你东西吃不完,是不是拿出来和别人分享?你家有那么多钱你也用不到,你不拿出来布施,不是糟蹋那些钱吗?!你回家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 第33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