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讲记 第18集
与史君,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会,莫非累劫之缘,亦是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同种善根,方始得闻如上顿教得法之因。教是先圣所传,不是惠能自智。愿闻先圣教者,各令净心;闻了各自除疑,如先世圣人无别。【能于东山得法,辛苦受尽,命似悬丝。】这是六祖大师的感慨。你们今天来上《六祖坛经》有没有〔命似悬丝〕?一般人对容易得到的东西不懂得珍惜,所以世尊才要示现涅槃,如果他不示现涅槃,所有的人都依赖他好了。【今日得与使君、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会,莫非累劫之缘,】六祖大师跟在场的人一定有甚深的因缘,所以才能够共同探讨法义。同样的,我们也是有因缘的。【亦是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同种善根,方始得闻如上顿教得法之因。】什么是〔顿教〕?就是直接了当跟你谈见性法门,不拐弯抹角。【教是先圣所传,不是惠能自智。愿闻先圣教者,各令净心;】无论你听什么法,你的心应该先净下来,就在那个当下,你的心像明镜,拿什么放在它的前面都清清楚楚,讲一句净一句,讲十句,十句全懂,你的心越清净你就越容易听懂;今天的主角是你们,你是主因,我只是助缘。你们有没有观察过自己的心?如果你是带着心事来的,带着自我的价值观念,或你自己看佛经的概念,或你在其他地方学习的概念,这些概念原则上是没有冲突的,但是你把它们抓着不放,你没有办法「物来则应,物去不留」。你来上课要像镜子,不要像一张照过相的底片,底片里已经有影像,这些过去的概念一直在你心中挥之不去,让你产生烦恼和贪瞋痴。【闻了各自除疑,如先世圣人无别。】我常说有疑就问,有惑就除,你要把握机会,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不要说老师准备好,你们却不来问。你听完六祖大师的开示,只要能够听下去,自然能够除掉自己心中的疑惑。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 第18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