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讲记 第6集
于你能不能享受做每件事情的那个当下。但是我们都在生命以外的东西上打转,把精神、时间都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面,终日惶惑不安、追求不断、永远都不满足,这是社会价值观偏差,产生集体催眠的现象,导致躁动、忧郁、情绪障碍、精神疾病的人那么多。如果你真正去了解有关生命的问题,对过去的生命我们或许无知,但对现在的生命要保持觉知,现在的生命状态将决定未来何去何从!任何事情必然有因有缘有果,造什么因得什么果,所以生命的品质由自己决定,死后到哪里去的问题也由自己决定,没有一件事情比它更重要。但诸弟子〔终日只求福田〕,打杂啦,早晚课啦,服务信众啦,这叫做修福。〔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这叫做修福不修慧。何况那个福的品质不见得好,因为那个福中有杂质、是非,可能反而无福却有过。修行是要从自性上下手。【自性若迷,福何可救?】一般人都不了解什么叫修福不修慧,譬如有一个人脾气很差,但每个月都发心供养三宝,他供养了三宝之后脾气会不会变好?当然不会!纵使供养再多,脾气、个性还是老样子,因为供养跟改过是两回事。六祖说:「改过必生智慧。」从这个角度就知道如果你只修福报,没有修智慧,是不能够断烦恼的。所以不可以只修福报,福慧要双修,不能偏一边。所以要不要拜佛?当然要!但是要了解佛意。要不要读经?当然也要!但也要解经义。要不要上班?当然要!要不要下班?当然也要记得下班,不要变工作狂。五祖大师这一段话讲得很真实、透彻,对学佛的人来说,直如当头棒喝!【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这里出现〔心〕及〔性〕,这是《坛经》常出现的关键字,我们常讲〔心性〕,〔心〕是从〔自性〕产生出来的作用;同理可证,〔般若〕即〔智慧〕,也是从〔自性〕产生出来的。五祖当然知道这些弟子有没有见性,故意要他们写一首偈来看,他是在演一场让大家心服口服的大戏。若有弟子能悟佛法〔大意〕,要传衣钵给他,为顿教法门〔第六代祖〕师。【火急速去,不得迟滞。】讲的是行动要快,不要耽误时间,无常随时到来。【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思量〕就是在那边想;一个见性的人不需要用脑子想,从心性中自然能流露出智慧。公案中,有一位禅师有一天在悬崖峭壁打坐,下坐之后他正要回寺院,却看到后面有一只猛虎,那只猛虎看起来已经饿很久了,冲过来要吃他。紧急之下,他看到峭壁上刚好有一棵树,他就攀岩下去,手抓住那棵树,老虎跑过来吃不到他,只能流口水。禅师想:「幸好有这一棵树。」正当他起这个念头的时候,看到树的另一端有一条毒蛇,昂首吐信想咬禅师。禅师正想怎么办?这时看到峭壁底下有一条大的河流,他对自己说:「还好,我会游泳,我跳下去好了。」正要跳下去的时候,他看到河里冒出来鳄鱼,嘴张得很大,准备等他跳下来的时候把他吃下去。这时左右不得,上下不得,被逼到天地之间无他容身之处,就开悟了!开悟不是想出来的。【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意思就是无论你处在任何状况、任何时空,纵使是挥刀作战的关头,一个开悟的人都能立见自性。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 第6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