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5集
》言:「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六祖坛经》不可等闲视之,看《六祖坛经》有一个特点,你觉得看得懂,但彻底思维后,你又会觉得你看不懂,这是真话。能闻说,宿昔有缘,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能,令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礼拜五祖。能安置母毕,即便辞亲。不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能闻说,宿昔有缘,】他跟谁有因缘?第一与《金刚经》,第二与客官,第三与五祖。任何一件事的形成,必然具备了很多的因素、条件,凡事皆有因缘,你明白这样的道理,必然会感恩。【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能,令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礼拜五祖。能安置母毕,即便辞亲。】如果你没有把家庭安顿好,自己就要去求法,这是不圆满的。虽然我一个人要生活很容易,但是不要接触了佛法之后,就只注重精神不重视物质,这是脱离现实。所以六祖必须先安置好老母的生活所需,这是「安家」,安他人的心,同时也安自己的心,这两个都圆满,叫理事无碍。凡事都要因缘具足,慢慢形成。【不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从这里可以看到六祖「求法心切」的精神!求法或学习的心态是否坚定、迫切,会决定你学得好或不好。问能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问能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这里面有多层意思,表面上是问:「哪里人?」实际上是问:「你是谁啊?」就是问:「你认识你自己吗?」、是问「你到底想追求什么?」、「你这辈子想追求什么?」、「你下辈子想追求什么?」、「你生生世世想追求什么?」这样一直追问下去,我们会开始彷徨、心慌,会越来越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从今天起,要好好地去认识你自己:什么是你的本来面目?什么是生命的实相?什么是人生的本体?你应该常常思维这些问题。如果你能够确定你到底要什么,那其他的概念就不会影响到你。为什么?因为你确定你到底要什么,你就一定不会走岔路,或是走错路。这个概念很简单。我说我自己,我昨天开车下来,一路上走高速公路一直开到高雄,我连考虑都不必,因为目标就是这么明确。我不会犹豫不决,因为我很清楚我要去哪里。直了高雄,直了成佛,你明白吗?开车都能够悟到点什么。你做任何一件事时也是一样,只有在确定目标之后心才会安定下来,你彻彻底底把自己的心静下来,答案就会出现,就在那一剎那,你的妄心不需要你去降伏,它自己就降伏了。就这样:我此生的方向已经确定,不仅如此,生生世世的方向也已经确定了。你本来就是佛,你不需要急着去成佛,你只要做一件事,从今之后,生生世世,不断地去利益一切的众生。只要明白这个概念,心就安住了,这样不断的去做,有一天必然能成佛。〔欲求何物?〕我们只求个问心无愧,心安理得。理得心就安,不明理所以心才不安。一般人总是不断被自己错误的概念影响,这个错误的概念就是不了解真理,佛学上说就是无明。【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六祖大师就是清楚他要的是什么!这样坚定的口吻自古以来没有几人。我们一般人的内在都是懦弱的,要不然就是不清不楚,所以不敢直下承担。六祖大师〔惟求作佛〕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要成佛,是为了要度化众生。〔不求余物〕则不会被其他欲望所蒙蔽。【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岭南〕是现在的广东、广西、海南一带,当时是很偏僻的地方。〔獦獠〕是野蛮人的意思。五祖见六祖如此根器,故意以这种话来试探他。【能曰:人虽有南北,】只要是现象的东西一定有不同,比如说我是台中人,你是高雄人;我是出家人,你是在家人;我是男人,你是女人,当然可以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