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1集
有学过佛法的举手。请教你,《六祖坛经》之前读过吗?从来没有读过经典?你本身就是一本经典。你是不是有听过人这样讲:「学这个没有用啦9以后遇到这个事情,只要做一件事情就好。好,你眼睛先闭着,来,眼睛张开,我请问一下,我手里面握什么?不知道。好,这是不是正确的回答?应该是啦,《论语》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道说不知道就是知道呀!那你说怎么办?想知道的方式就是把它打开,那你就知道了。《六祖坛经》在谈什么?不知道呀!那打开不就知道了。你知道我在譬喻什么?你又不了解佛法,你为什么说学佛的是迷信。谁迷信?你自己才迷信,你不了解就妄下定论说是迷信。我用譬喻你能察觉有些概念是错误的,但在人生的过程中,你还是很主观的。甚至前人留下来的话,不一定是对,但你也常常在讲。比如:「君子报仇,三年不晚。」这句话有没有语病?一个时时刻刻想复仇的人可以叫做君子吗?所以这句话一开始就错了,应该是「小人报仇,从来不晚。」君子就不报仇,那才叫君子。我今天在上课之前就跟大家分析一个很简单的概念:请你不要掉入经典的陷阱。你是来了解你自己的,你有没有宗教信仰不要紧,宗: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是宗旨,是一种根本,你的根本在哪里?就在你的心;教就是教导,宗教就是教导你了解你自己的心。这样你今天来读这本经典,你就很清楚,你今天是为你自己而来的,是为真理、智慧、快乐自在的人生而来的。这是你的人生,你要彻彻底底地把它了解。过去我会先教《论语》,再教《易经》、《道德经》,然后再教《六祖坛经》,现在直接教《六祖坛经》。《六祖坛经》你说简单它简单,说它很深它很深。你有可能说它是一个宗派,佛教有很多宗派,很多人就是把《六祖坛经》定为禅宗,很多人都不敢碰,认为是上等根器的人才可以学禅。你不要一刚开始就比高下,否则你一开始就否认你自己了。《金刚经》说诸法平等,无有高下,你不要在平等当中生起不平等。我常常看到有人说自己业障深重、程度不好,不敢学经典。我说你那里毕业?他说他国小毕业,我说你就比六祖程度好。他又说六祖已经修很久了,我没有修。我说我看你也修很久了,我一直鼓励他,他却一直在反驳。为什么要这样呢?成功的人不说失败的话,明理的人不说不明理的话,平常见你说什么话就知道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不要不断地打压自己,也打压别人。所以我们看六祖,他是一个最平易近人的人。你不需要认为你是个怎么样的人,要先把过去的资历、经验都忘掉。六祖这个人已经成就给我们看,红卫兵在文革时破坏寺庙,但他们进入曹溪、南华寺,看到六祖肉身菩萨就是不敢动。所以我们讲的不是理论,而是真有这个人,你随时可以去证明,有这样一个人,按照这样的理论成就给你看,是有凭有据的。我们所读的佛经都是外来文化。如果讲我们自己的文化,简单这么讲,我们自己的第一本佛经,首推《六祖坛经》,跟我们最亲切的。他虽然不是外来文化,但它是有传承的。用这本经切入,如果懂了,所有的经典都可以通。我们常讲一窍通,窍窍通。如果这本懂了,诸子百家都能看得懂,因为真理只有一个。再来,或许你会问我说︰诸法平等,无有高下,难道我读《道德经》不行吗?难道我读《大学》、《中庸》不行吗?这个问题,我过去也思考过,我就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我们先来谈二祖慧可,他之前叫神光。以前只要是古大德几乎每个人都先懂诸子百家。慧可去拜访达摩之前,就已经精通诸子百家和三玄:老、庄、易。但他总感觉少了什么东西。因为孔子只谈这一辈子的事情,如《论语》中一句话:「未知生,焉知死。」你这辈子学做人做事,要好好学《论语》。《道德经》经常跟你讲,人有欲望,对自己有多大的伤害,但谈到最根本的那部份,他没有讲清楚,他就是说那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