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三十八集
    六祖坛经(第三十八集)1981年中广电台档名:9-4-38◎法门对示第九【师一日唤门人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曰。汝等不同馀人。吾灭度后。各为一方师。吾今教汝说法。不失本宗。先须举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说一切法莫离自性。】这一章是六祖大师教诫学生教学说法,内容是三科、三十六对天然佛法。有一天,六祖大师召集法海、志诚、法达、神会等,这些人都是登堂入室的弟子,对他们说:「你们与别人不同。」这句话含有很深厚的感情,若不是他的常随弟子,就是得法的门人,所以与一般大众不同。六祖会下开悟、得法的共有四十三人,此地所列举的几位,必定是这四十三人的代表。六祖说:「在我灭度后,你们必定是分散到各方,各人都为一个地方的老师。」这是说出六祖大师灭度之后,他们的责任都很重,都是将来要承传佛法、弘法利生的师表。要作老师,当然说法利生是最重要的事业。佛法的说法,着重在随机而说,原理原则是「三学三慧」,所谓「戒定慧」、「闻思修」。但是,重要的是在得意忘言,我们闻法、说听都着重在宗旨,宗旨明白之后,要离言说、离文字、离心缘,才能得旨归宗,这就是诸佛如来一乘的教学。经云:「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佛法所说的尽是方便法,因此我们不能对它起执着。为什么?它不是真实的,它是方便的,我们要在方便中去体会真实。六祖在此处教诫大众:「吾今教汝说法,不失本宗。」此地讲的本宗,并不专指禅宗为本宗,若是专指禅宗为本宗,这个意思太窄校「本」是根本,「宗」是宗旨;换句话说,是大乘佛法的根本宗旨。这一段开示,不但是宗门必须遵守的原理原则,教下也不离这一个大前提。大师说:「首先,必须举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举是举例。「出没即离两边,说一切法莫离自性」,说法指导别人,要领是一定要离开两边,离开两边就是中道,显示中道;说一切法不离自性,这是最高的指导原则。【忽有人问汝法。出语尽双。皆取对法。来去相因。究竟二法尽除。更无去处。】下面举例说:「忽然有一个人来问你佛法,你出语都要双关」,这不是世俗讲的滑头。「出语尽双」是教你在双关中体会中道,意思在此,决不是说的模棱两可。「皆取对法」,从对法里面,要紧的是「来去相因」,「究竟二法尽除,更无去处」,它的宗旨必定是「两边不立,中道不存」。这个说法,就不离自性;这个说法,出入都离开两边。换句话说,在言语、动作显示中道第一义谛,教人体会,教人领悟,这是佛法教学的原理原则。所以它与世法、与一切宗教,确实是大不相同。下面是法门略举:【三科法门者。阴。界。入也。阴是五阴。色受想行识是也。入是十二入。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内六门。眼耳鼻舌身意是也。界是十八界。六尘。六门。六识是也。】「三科」是阴、界、入。「阴」是五阴,色受想行识,这是将一切万法归纳为五大类。「入」是十二入,「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内六门」:眼耳鼻舌身意。六门是能入,六尘是所入。「界」是十八界,即是六根(六门)、六尘、六识。佛法将宇宙一切万法归纳为这几类,这几类性质相同,开合相同。懂得五阴,就懂得十二入、十八界。懂得十八界,当然也透彻五阴法。【自性能含万法。名含藏识。若起思量。即是转识。生六识。出六门。见六尘。如是一十八界。皆从自性起用。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含恶用即众生用。善用即佛用。用由何等。由自性有。】「自性能含万法,名含藏识;若起思量,即是转识。生六识,出六门,见六尘,如是一十八界,皆从自性起用。」这几句话说明宇宙万法的来源。它究竟是从哪里生出来?怎样的程序生出来?《坛经》语句简单,《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 第三十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