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_契嵩禅师
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缘其人中有愚有智,愚为小人,智为大人;愚者问于智人,智者为愚人说法;愚人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

    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心中顿见真如本性?《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若自不悟,需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望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正真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

    善知识,后代得吾法者,将此顿教法门,于同见同行发愿受持。如事佛故,终身而不退者,定入圣位。然须传授从上以来默传分付,不得匿其正法。若不同见同行,在别法中,不得传付;损彼前人,究竟无益。恐愚人不解,谤此法门,百劫千生,断佛种性。

    善知识,吾有一《无相颂》,各须颂取。在家出家,但依此修;若不自修,惟记吾言,亦无有益。听吾颂曰:

    说通即心通,如日处虚空;为传见法性,出世破邪宗。

    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只此见性门,愚人不可悉。

    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慧日。

    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

    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

    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

    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

    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

    自若无道心,闇行不见道。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

    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现。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

    此颂是顿教,亦名大法船;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祖复曰:今于大梵寺说此顿教,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性成佛。

    时,韦使君与官僚道俗,闻师所说,无不省悟。一时作礼,皆叹:善哉!何期岭南有佛出世!

    一日,韦刺史为师设大会斋。斋讫,剌史请祖升座,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问曰:弟子闻和尚说法,实不可思议。今有少疑,愿大慈悲,特为解说。

    祖曰:有疑即问,吾当为说。

    韦公曰:和尚所说,可不是达磨大师宗旨乎?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_契嵩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