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宝坛经浅释_ 顿渐品 第八卷
夫和二乘的偏见,而明显说出什麽是真常、真乐、真我、真净的道理。你现在依佛所说之言,而背佛所说的教义。你以断灭的无常,和死板的常,用凡夫的知见来错解佛所说最圆满、最微妙这种了义的教理。你纵然看涅盘经一千遍,又有什麽好处呢?行昌忽然大悟。说偈曰。因守无常心佛说有常性不知方便者犹春池拾砾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现前非师相授与我亦无所得师曰。汝今彻池。宜名志彻。彻礼谢而退。行昌听六祖大师如此一说,忽然间就开悟,故说出一首偈颂:因为我守无常的心,而佛说这是有常的性,我不懂佛所说的是方便法,这就像在春天水池里捡一块小石头,有什麽用呢?可是现在我不用什麽功夫,就返本还原到自己的家乡。佛的圆满妙性现前,忽然间明心见性开悟了。我这种开悟不是祖师教授,送给我的。我虽已开悟,但毫无所得,这是我本有的智慧,所以一法也没有得。六祖大师说:「你现是开悟了。」这是给他印证。「我现在给你改个名字叫志彻,好不好?你喜欢这个名字吗?」志彻说:「这个名字真好,谢谢祖师9叩头退到一边去。有一童子名神会。襄阳高氏子。年十三。自玉泉来参礼。师曰。知识远来艰辛。还将得本来否。若有本则合识主。试说看。会曰。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师曰。这沙弥争合取次语。会乃问曰。和尚坐禅还见不见。师以柱杖打三下云。吾打汝痛不痛。对曰。亦痛亦不痛。师曰。吾亦见亦不见。神会问。如何是亦见亦不见。师云。吾之所见。常见自心过愆。不见他人是非好恶。是以亦见亦不见。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则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向前见不见是二边。痛不痛是生灭。汝自性且不见。敢尔弄人。神会礼拜悔谢。有一童子,此童子非普通之童子,他是个为法忘躯、为法不辞劳苦的童子,名字叫神会,是湖北襄阳高氏的儿子,年十三岁,从湖尢神秀大师玉泉寺远来参礼。此小童子虽小,却胸怀大志,心量宽广。他在神秀大师那里,一看就知神秀大师没有真正明白佛法,所以就跑到广东来,距离有一两千里路。他走路将脚都走出泡来,甚至於光著脚走,皮肉被石块、玻璃刺破出血了,於是就将身上衣服扯下把脚包好,再继续走。走了几千里路,好像没有一回事似的,所以到六祖大师处,六祖一看他这个童子这样辛苦,衣服破烂,脚也走坏了。他叩头顶礼六祖後,六祖大师说:「知识。」六祖大师对一个小孩子也叫他善知识。「你从那麽远走路来太辛苦罗!太艰难罗!你是不是识得到本来面目啊?假设你得到本来面目,明心见性了,那你就应该认识主人即佛性,你现试说看9这个童子很调皮的,故他说:「我以无所住为我本来的面目,而我的见性就是主人。」六祖大师听他如此说,就教训他:「这个沙弥啊!你尽学人家说话,很莽撞的,不知以为知,不明以为明,不见以为见,就是学人的口头禅。你尽学人说剩下来的话,人家说完了你又说,而非从你自性流露出来,这叫取次语。」神会这小童子,胆子可不小,他敢和祖师辩论就问说:「和尚您坐禅时还见不见啊?」你看,他反问起六祖来。这小童子很调皮不易教化。他这样一说见不见,六祖大师以一祖师的身份,当然不能和他一般见识,拿起柱杖就打他三下,说:「我打你,你痛不痛啊?」不知神会当时害怕否?被人打了三下,不知有没有哭?神会答说:「我也痛,也不痛。」六祖大师说:「你问我坐禅见不见?我也见,也不见。」神会又问:「什麽叫亦见亦不见?」师答:「什麽叫见呢?我常见自己心里的妄想,打恶妄想时,就赶快将其停止。什麽叫不见呢?我不见他人的是非好恶。(你们学佛法,都要在这里注意,要亦见亦不见,要见自己的过错,莫见旁人的过错。所谓:「他不好,他不对,他的冤孽他的罪」。你不要尽给旁人看门口,好像狗似的,自己什麽都没有,而尽看人家的门口。)不说人家的是非好恶,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