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宝坛经浅释_ 行由品 第一卷
下种」:「情」就是一种感情或情爱,因为有情爱才种下种子,好像这一班学佛法的人,不是亲戚就是朋友,亲戚就有亲戚的情感,朋友就有朋友的情感。因有一点情感,故大家一起来学佛法。「因地果还生」:因有这种情感,故种下菩提种子,但先要有地,有个地方才会结果,生出菩提的果。「无情亦无种」:如果谁也不知有这个道场,那就没有人来学佛法了。「无性亦无生」:若没有佛性,那就不会成佛了。这偈颂有很多讲法,只要合乎法,怎样讲都可以的。祖复曰。昔达摩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五祖又说:「往昔初祖达摩大师,初次到中国的前三五年时,人们都不恭敬他,反把他叫作摩罗刹,没人认识他是位祖师,所以才传授这衣钵作为证据。」衣钵只是一种表信而已,其实佛法是要以心传心,令他自己觉悟,自己证得。自古以来所有诸佛所传的就是本体即自性,历来祖师相传的都是本心。衣是争的开始,有了衣大家就互相斗争,争这衣而作祖师。甚至有的偷了这衣而作假的祖师。像神秀就想从五祖处抢祖衣,要五祖传法给他。若将法传与他人就予杀害。此衣在四祖时被偷过三次,五祖时又被偷三次,但都没偷成,这是菩萨感应所致。在六祖时曾被偷六次,但後被武则天(唐时,女皇帝)硬给拿去,以後下落不明。五祖继续说:「衣钵是争端的开始,只传到你为止,以後不要再传下去了。如果要传此衣钵,恐怕命就像一根丝线吊著百斤石头,随时有折断的危险。你赶快离开此地,因我怕有人会加害於你。」惠能启曰。向甚处去。祖云。逢怀则止。遇会则藏。惠能三更领得衣钵云。能本是南中人。素不知此山路。如何出得江口。五祖言。汝不须忧。吾自送汝。惠能向五祖问:「我向什麽地方去呢?」五祖说:「到了怀集赊(今广西梧州)就可以歇止,若到四会县(今广东新会)就隐藏起来。」惠能在三更天得到五祖传授的衣钵後又问:「我本是南方广东人,素不熟悉此地蜿蜒山路,我如何出得江口呢?」五祖安慰他道:「你不需忧愁,让我亲身送你去吧9祖相送直至九江驿。祖令上船五祖把橹自遥惠能言。请和尚坐。弟子合摇橹。祖云。合是吾渡汝。惠能云。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惠能生在边方语音不正。蒙师传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五祖把六祖送到九江浔阳驿的地方。「驿」即古来传达书信的站。五祖吩咐说:「你快上船9就拿起摆船的橹使船开行。惠能说:「师父!请您坐著,应该由我来摇橹。」五祖说:「应该我来渡你才对。」惠能答说:「是的,在未悟到自性,本体迷失的时候,应由师父指示修道用功,务使开悟。」这包括不怕腿痛及辛苦。六祖天天舂米出任何人都辛苦。六祖大师舂米坠腰石,现还在湖北凭茂山东山禅寺保存著,上面刻著「惠能卢居士舂米的坠腰石」几个字。「可是一旦我开悟後,就应自己度自己。虽然同样是称为『度』,但师父度徒弟和徒弟度师父,其用途是不同的。惠能我生在边地下贱的地方,讲的话语音不正,没人听得懂,承蒙师父传我心印妙法,现我已得到开悟,故应自己度自己。」这是五祖和六祖打的机锋,五祖:「合是吾渡汝。」六祖说:「迷时师度,悟了自度。」何谓「自性自度」呢?如当你还未会诵楞严咒前,要人来教你诵,但会诵之後就要自己督策自己诵,而非要别人来勉强你诵。当还未明白诵经时,就要一位师父教你念经;当明白後就要自己念,而不需要师父问你:「你今天是否有诵经?」好像现有人要学天台山智者大师拜楞严经、法华经而开悟的伟行,故天天晚间拜法华经,这也叫自性自度。还有将烦恼变菩提,是要你自己将所学到的方法躬行实践,而转烦恼成菩提。当有人找你麻烦,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