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节
俩回到所住房间去休息。他俩也觉得基辛格似乎很安全,只好提着那两只沉甸甸的机密箱子,离开了会议室,回到住房去。
洛德将那本熬了许多心血准备的材料汇编摆在基辛格的前面。周恩来只掏出一张纸放在茶杯边,可以望见纸上写着几行字。大约是讨论的提要。
基辛格先是十分谨慎地打开材料汇编的厚皮封面,按事先准备的密密麻麻的讲话稿,干巴巴地念了起来——
“从一七八四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从纽
约港起航,穿过大西洋,绕过好望角,于八月二十
八日到达中国广州的黄埔港,揭开了中美关系的
序幕……”
基辛格从中美关系的历史谈起,一直讲到这次会晤。周恩来、叶剑英等很有耐心地听着。连基辛格也觉得这么念太枯燥,只好将开场白念完——
“所以,尼克松总统希望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
回到国际大家庭来,起到它应有的建设性的作用。
为此,总统期望访问中国……”
这个在哈佛大学磨练过口才的教授,不愿再念,干脆撇开材料汇编,显露其口才,随便地说起来:“已经有许多人访问过这个具有几千年文明的美丽的国土了,对我们来说,却是一个神秘的国土。”
周恩来摆了摆手,说:“你会发觉,它并不神秘。你熟悉之后,它就不会象过去那样神秘了。”
基辛格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造成了我们两个大国的对立与隔绝。”
周恩来说:“两国之间的分歧是巨大的。例如,台湾问题就是两国关系紧张的根源。博士先生,我们终于坐下来了,就可以相互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对方有充分的了解。”
基辛格与助手们交换了一下眼光。从目光的交流可以感觉到,他们长久以来为台湾问题担心,一会谈就吵架敲桌子而吵崩——这块压在心上的石头卸落了一半。
周恩来又说:“我是大致同意尼克松总统七月六日在堪萨斯城演讲的观点。总统讲到当今世界存在‘五极’,也就是五种力量中心……”
“堪萨斯城?五极?”基辛格愕然了,迷惑地反问。尼克松关于世界力量变化的说法,他是知道的,尼克松和他在一块多次地商量过,认为世界从五十年代的两极,即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及以美国为中心的西方民主国家,发展到六十年代后期,随着中苏分歧的公开化,世界力量实际上形成了中、美、苏三极了,也就是“大三角”的说法,尼克松总统也不止一次地在公开场合的讲话讲到“三角关系”的理论。现在,在基辛格出发谈判以后,在七月六日,尼克松又正式地在公开的场合发展到“五极”理论;事前,并没有给他打招呼,就是七月七、八日他到伊斯兰堡,尼克松还打来过电讯,三番五次地讲在出发前就讲过不知多少遍的话:公报中不要署名;在尼克松之前其他政治家不许去中国。就是在他起飞飞往北京之前几小时,尼克松还通过机密渠道告诉基辛格,要他记住:公共关系专家们认为七月十五日华盛顿时间下午十点三十分是总统发表公告的最合适的时机。为什么总统偏偏忘了提醒他,在七月六日总统已经对全世界作了“五极中心”理论的讲话。尼克松的“五极中心”观点,现在在会谈中由周恩来提出来。这一下子就使基辛格处于不利的境地,因为这件事及演说内容,他都一无所知。
洛德敏感地看了基辛格一眼。他在暗暗为自己的上司着急。
周恩来敏锐地感觉到了,问:“你们是不是在路上没有看到总统的讲话?”
基辛格被周恩来触中痛处,显得尴尬发窘,只好点点头。
周恩来却真诚地为对方介绍尼克松的观点,说:“尼克松总统声明,本届政府‘务必首先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