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有才可去补天地——阴阳五行的拾遗补缺
火,阴多阳少,想通过取字法补之,见求于我。于是经思考后,我对他说:
彭字在《新华字典》上,只解释为“姓”,没说别的。当查到《字源》里,彭字就有解了,其造字的本义是“击鼓三通”。古代战争击鼓为进,鸣金为退。姓名“彭军平”三字的含义是“攻无不克”。为“彭军平”取字的要点有二,一是缺火,必须带火;二是阴多阳少,必须是连姓总笔划为奇数(阳数)。建议取“无寇”作字,无字的繁体是“無”,下部的四点是火的变形,上部是枝枝叉叉的杂木乱草。古时“刀耕火种”,造此字的含义是“烧荒”,经一烧就什么都“無”了。取字连姓是“彭無寇”,笔划12,12,11,共35笔,奇数(阳数)。连姓含义是“擂鼓三通,贼寇无踪”。姓、名、字三义暗合,带火,总笔划奇数,齐活了,交卷。
另一种是“攀亲”,如娶个五行含火较多,以及与你相反——前边的那个小彭是阴多阳少,反过来应该是阴少阳多——的配偶。再就是攀个此种类形的干亲,如干爹干妈和干儿干女儿之类。这做起来有点难度,一是难找合用的,二是找到了,别人及其家里人也不一定愿意,愿意的也不一定全部合符条件,还是前面取字的方法来得干脆利索。
有个实例最能说明问题。大家可以留意一下,现在六十岁以上的男性公民,有一些人的名字里就含金木水火土边旁部首的字眼,有的干脆直接就叫“某金水”或“某木火”。究其因,大约是那时候全中国都很穷,一般人家生了儿子,总担心五行不全会养不活,加上文化低,命算先生说“缺嘛就干脆名嘛”。到了新中国初期,人们生活有了较大改善,养不养得活不成问题了,加上全国扫盲运动,于是,名“建国”、“卫国”、“援朝”、“抗美”、“跃进”等就多了起来。大家还可以留意四十到五十岁的男性公民名字,相信一定会有一些的。至于女性公民,她们因社会地方太低,出生时多数家长一般只是排出个八字,以备将来“合婚”用,然后就阿英、阿兰,或者是阿二、阿三的这么叫着,到了出嫁就叫做“某某氏”,前一个是婆家的姓,第二个是娘家的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