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悲梦
朝武官一贯都是带兵打仗,与他为敌的,他不能不杀死他们借以泄愤。
李岩对此深表不满,也曾多次上疏功谏过李自成,但李自成却不以为然,认为他真是小题大作,妇人之见。
并且,起义军进城没几天,便不守军纪了。
他们占住民房,抢夺财物,奸淫妇女,有人稍加反抗,他们便冠之以“明朝余孽”的罪名,肆意杀害。“不伤百姓,不扰百姓”的纪律土崩瓦解,一时间,北京城的大小胡同,一片哭喊诅咒之声。
李自成这时在干什么?这时他既没有派人招降吴三桂,也没有发兵平灭江南残留的明朝势力,而这些,应是一个有远见、有政治头脑的帝王首先应该做的,而他没有,他进京之后这些日子,置关外危险于不顾,却只顾在北京城享乐,宫娥美女,左拥右抱,一味熟悉起帝王的宫殿和生活方式来了。
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李自成如此,他手下诸将,也纷纷效仿。这些人,大部分在参加义军前做过强盗,此次进城,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和奇妙,焉能不折腾一番?李自成不管手下诸将,请将也就不管手下兵卒,因此,北京城里登时闹了个乌烟瘴气,人仰马翻,老百姓们前几日那种欢欣雀跃的激奋情绪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则是悲哀愤怒,和对农民军的咒骂。
李岩目睹此情此景,真是食不甘味,夜不安枕啊!他对妻子红娘子说道:“陛下如此放纵将士,军纪涣散,百姓怨气冲天,必将失去民心啊!”
红娘子点头,忧虑地说道:“而今关外大敌当前,江南明军未平,陛下却不思政事,只在宫中享乐,如何是好?”
李岩说道:“我身为二品制将军,不能眼看陛下犯错而不提醒,明日我便上疏,令陛下三思。”
红娘子十分担心,说道:“牛金星素来与你不睦,平时也经常在陛下面前说三道四,陛下对你已有成见,你老上疏,小心被牛金星再在这上面作文章。”
李岩冷笑一声,说道:“牛金星向来华而不实,大言浮夸。今日陛下做的不对,他身为丞相,竟听之任之,我就看不过眼!大王怎么又会偏听偏信?我明日偏要上疏。”
红娘子无可奈何地叹了一口气,道:“那么你要出言谨慎。”
第二日,李岩果然给李自成写了一道奏折,奏折上,说述了这几日起义军在城里的胡作非为,抨击了诸位大将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作法,又婉言批评了李自成纸醉金迷的生活,最后,又郑重提出四大策略,奏道:
“一,扫清六宫,修葺皇城,而后择日正式称帝典礼;制定礼法,禁止任意破坏。
二,故明皇室除死难归降官员外,宜查清政行,分为三等,贪官追产入官,抗命为敌者定罪,清廉者免刑。
三,各营兵马应退守城外守(要)塞之地,听命出征;借住民居,恐失民心。
四,应招抚吴三桂部,许以父子封侯,应封大明太子为王爵,为明室守宗库,世代袭之……若如此,则一统基业可成,干戈之乱必息。”
李自成看完奏折,脸有怒容。引他注意的不是李岩的四点建议,倒是李岩对起义军与他本人的批评,心想:自己苦战这么多年,终于进了这向往已久的紫禁城,登上了梦寐以求的龙椅,难道不可以享受一下吗?倘若这也要批评,那么这么多年的浴血奋斗到底为了什么?
牛金星在一旁冷笑道:“李将军现在倒唱起高调来了。自进北京城之后,他便瞧不起其他诸将,自命清高。我们一些义军兄弟借住民房,跟老百姓借几两银子,跟大娘姑娘们说几句话,有什么了不起?咱们本就是老百姓出身,住到老百姓家里,那还不是跟到了自己家一样吗?可是,李将军和他的部将一见兄弟们与大娘姑娘们说话,就出来干涉。”
李自成冷哼一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