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25
    电影阿甘正传说:“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et.”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吃到什么口味。

    电影总是装了很多经典名言,试图教导我们应该用更宽大的眼睛看待人生,等待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但我们只是表面赞扬这些巨子的荡气回肠、隽永意长,却只能以一种方式真正的拥抱它:豪爽地将自己的人生换作筹码,愉快地推向上帝。

    我们的心可以尖似铁,又保持随时接受意外着陆的柔软。

    一九九九年底,杂书看超多的我,顺利通过了清大社会学研究的笔试。

    到了口试关卡,需要一篇“社会学相关的作品”给教授们审阅,但我之前念的是管理科学,不是社会学系本科,所以在准备口试作品上遇到了困难。

    怎办?我想了又想,与其含糊地写篇不上不下的短论文,不如来写点有趣的东西。没错,社会学所的教授们,不该都是很聪明、很风趣的吗?

    于是我写了生平第一篇——号称具有社会学意义的《恐惧炸弹》前六章,充抵学术论文。这篇内容叙述一个大学生一早醒来,发觉周遭环境的声音、语言、文字等所有象征符号都是去原有的意义,文字变成扭曲的小虫,声音变成不规则的噪音,该大学生于是在无穷循环的焦虑中,重新确认符号归属的可能。是篇有伊藤润二气味的恐怖科幻。

    我越写越有心得、不能自拔,还在资料上附注了这是一系列具有社会学意识的故事,叫都市恐怖病,还洋洋洒洒写了六个月定创作的名称,与未来三年的出版计划。

    到了口试当天,教授们却摸不着头绪,一个个给我窃笑。不知道是感受到《恐惧炸弹》里的幽默,还是那天身上长了跳蚤。

    “柯同学,你交这几页是认真的吗?”一位教授若有所思的看着我。

    “超好看的啦!这个虽然还没写完,但已经可以看出社会学意义的潜质,我发觉在创作中实践社会学,真的很有意思……”我滔滔不绝地解释。

    “等等,你罗列了很多出版计划,请问你之前有相关经验吗?”胖教授质疑。

    “没有。但我的人生座右铭是:If you risk nothing then you risk anything.如果你一点危险也不冒,你就是在冒失去一切的危险。”我自信满满竖起大拇指。

    “所以呢?”教授翘起腿。

    “我觉得只要我不放弃创作的理想,出版计划迟早都会付诸实现。”我笑笑。

    于是,我落榜了。

    有很多年,我再也想不起那一句座右铭的全文。

    电话中。

    “所以,你要去当兵啰?”沈佳仪。

    “不,我有更重要的东西,一定要先完成。”我信誓旦旦。

    “什么东西?”她讶异。

    “可能成为我人生的,很了不起的东西。”我看着计算机屏幕上,刚刚贴上网络的未完成。

    我决定延毕一年。

    继为了李小华念了自然组、又因为沈佳仪念了交大管理科学后,重考研究所的那年,我的人生再度出轨。

    这一次,没有人告诉我应该怎么做,而是某种内在的强烈召唤。

    我用每个月两千块含水电的梦幻代价,向家教学生的家长组租了一栋三楼老房子,老房子的主人是个经常云游四海的女出家人,我算是帮这位师父看守她的故居结界。

    在这个超便宜的租屋里,已爱上了写的我,不仅完成了当初没写完的《恐惧炸弹》十万字,还一路写了好几篇中篇,《阳具森林》、《影子》、《冰箱》,一直到来年的研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简介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目录 >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