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五十八章祖龙镇波(3)
遂人愿﹑徐方命不该绝。
那秦始皇自从灭六国﹑平天下之后,最为关注的两件大事之中,一件是长生不死﹑永掌大权,另外一件就是防止有人觑觎他的宝座,危及大秦的万世基业。
所以不久以后,秦始皇就召见一帮方士奇人,令他们推算大秦的万世基业,将来会毁于何人之手,怎样才能未雨绸缪﹑提前除之。
那帮术士通过望星占卜,推算出对秦朝江山有妨碍的,便是胡人。此点正合秦始皇的判断,秦始皇认为北方胡人,也就是游牧民族,轻骑骠悍,时常骚扰,久而久之,必为大患——当然,天机难测,没想到以后亡秦的虽是胡人,却指的是秦二世胡亥,而并非北方的游牧民族。
秦始皇与文武大臣商议后认为,一方面派大军镇守北方,另一方面,必须大征农夫,﹑修筑城墙,以连成一线的万里城墙,来防御北方胡人的侵袭。
修筑长城这件事,工程浩大﹑十分艰巨,征发民夫动则数万,累死病死﹑殒人无数,长城脚下,白骨累累,惹得天怒人怨!
因为有再刻的玉玺使用,而且国事众多,特别是修筑长城一事,使秦始皇暂时忘记了牢中的徐方,给他的弟子和道友们营救他创造了条件。
数年后,徐方的弟子在山中寻采灵药,准备炼丹时,在山中发现一条铁鞭。无意之中发现,那铁鞭竟然能够轻轻一甩,断树碎石。
后经那位术士一看,认为那条铁鞭就是上古灵器赶山鞭。虽然那帮术士有赶山神鞭在手,却也不敢妄自乱用。要知道那神鞭可赶山填海﹑震惊鬼神,一旦乱用,极有可能引来天劫大祸。
但是,这等神器自是不能白白的浪费在自己手中,于是那帮术士一番商议,决定将赶山神鞭献于秦始皇,由天子亲自使用﹑威慑鬼神。
秦始皇接到那赶山神鞭后大喜过望,决定用它试一试,是否真的能够赶山填海。
当时虽有几十万民夫修筑万里长城,却因山高路远﹑进展缓慢。所以秦始皇得到赶山神鞭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再次出巡,并且利用那把神鞭,把一道阻碍军民运粮的山岭,赶到东海之中。
当时神鞭响处,那道小山果然离地而起,向东飞去,一头扎入茫茫大海。惊得东海龙王大惊失色,最后由龙宫三公主变做凡女,准备骗走赶山神鞭。
那帮术士见赶山神鞭果然厉害非凡,便上奏怂恿秦始皇,何不用这赶山神鞭,逼迫卞楚奉还玉玺?如果卞楚胆敢不从,就用赶山神鞭,填平洞庭之湖,让他无处容身!
秦始皇听后,立即吩咐起驾向南,就要到洞庭湖边兴师问罪,讨回传国之宝。
那卞楚隐在洞庭湖中,道行日渐增长。当他听到天地隆隆作响,急忙令手下精灵查看,得知是秦始皇手持赶山神鞭,竟然移山填海,就知道大事不好——那秦始皇一定会前来洞庭湖,问罪于他。
卞楚静心一想,知道自己不是那上古神器的对手,如果处理不好,那秦始皇万一赶来大山,到时自己魂飞魄散事小,甚至必将遗祸洞庭湖。
几番权衡之下,卞楚决定主动送还那块玉玺,以免引火烧身﹑祸及洞庭。
最后,卞楚安排一名精怪,化作人形,一路向北赶去,令其务必在秦始皇到达楚地以前,主动奉还传国玉玺。
至于最后的结果,可以说是妇孺皆知了。那就是当秦始皇巡至华阴平舒道时,突然有人持玉玺站在道中,对秦始皇的侍从说:“请将此玺还给祖龙(秦始皇代称)。”言毕不见踪影,传国玉玺复归于秦
那琉璃眼讲到这里,意味深长地说:“所以说嘛,有些事情啊,实在不是人力能够解决的。就像那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如果不是有赶山神鞭在手,他虽然威震四海﹑贵为人主,也没办法对付卞楚那一介鬼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