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一章:事有大转机

    景佑这么做倒不是出于恶意,而是为卢杞留出足够的时间,否则,景佑的居所距离郡守府不足三百步,马车疾驰片刻即到,他绝不想在自家宅邸款待这位煞神。

    卢杞微微一笑,立时就猜出了景佑的心思,他也不恼不怒,知道景佑就是这么一副胆小怕事的德行,就连秦使君对此人都有过忠厚懦弱的评语。如果自己以此事为难景佑,将来传了出去,岂非要被人非议恃强凌弱了?

    卢杞虽然手段狠辣,却也不屑于用在弱者身上。

    “监军难道就不担心天子中使心怀歹意?”

    果不其然,景佑暗道卢杞果然不会无事同行,只是这件事秦使君信誓旦旦,他又能说什么呢?

    “秦使君所言,景某也觉得有理!”

    这句话是违心之言,但他实在不知道和卢杞如何应答。

    “你在撒谎,你的眼神明明在说,你不相信!”

    景佑叹息道:

    “将军明明知道,景佑这个监军是挂名的,不论神武军还是龙武军,咱都一言不发,这等事即便不以为然,也是有心无力而已!”

    “监军此言谬矣,你有天子诏书,又身负旌节,虽然不能调兵,却绝不是一无所用。”

    景佑被卢杞绕的迷糊了,索性直言相告:

    “卢将军可有计划?若有用得到景佑的地方,只管说就是,力所能及的,决不推辞!”

    闻听此言,卢杞哈哈大笑,满意的赞了一句:

    “监军真是快人快语,那卢某就不客气了。”

    ……

    次日掌灯时分,秦晋一连派出去了三路游骑,都没能查到天子中使的行踪,而按照行程,他们早就应该在正午时分抵达同州。不祥的预感开始在秦晋的心头徘徊。

    果然,当第四路游骑回来的时候,谜底揭开。

    边令诚以整备潼关为由劫走的逃民不知何故居然杀官造反了,他们打起了替天行道除奸臣阉宦的旗号,一路浩浩荡荡的往长安进发。非但如此,这股杀官造反的逃民甚至还像模像样的发布了讨逆檄文,杨国忠、边令诚、鱼朝恩等奸臣阉宦俱在其列。

    据第四路游骑发现的蛛丝马迹,天子中使很可能在半路上遇到了这股杀官造反的逃民。只能说他们运气差到了极点。

    这则消息,令人太过震撼,以至于在郡守府中当值的一众佐官们听说之后,还以为是某些人的恶作剧。但是,等他们看到郡守阴沉的骇人的脸色之后,便都明白了,这不是恶作剧,而是真实发生的事实。

    秦晋当即召集了身在同州的几名心腹商议此事,与秦晋的忧心忡忡不同,卢杞等人对此则纷纷叫好,甚至连杜甫都觉得,这些人的造反至少会让天子听到来自民间的声音,如果能就此揭露了杨国忠、边令诚等人的丑恶面目,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在他们看来,一群逃民而已,就算让他们杀官造反,又能折腾出多大的风浪呢?

    但在秦晋看来,麻烦绝不仅仅在造反的三万逃民。后世有一句话说的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可以燎原的未必都是人之所愿的救苦救难之火。这把火即可以是正义之火,也可以是邪恶之火。

    对眼下的大唐而言,三万逃民于关中造反,其影响之恶劣,恐怕仅次于安禄山叛军攻破潼关。

    秦晋相信,神武军,乃至于长安的禁军都可以轻松的消灭掉这三万逃民叛军。但是,其中所隐含的政治意义以及影响则更为深远。

    这次造反,将更为沉重的打击了唐朝的根基,动摇了李隆基的合法性。

    本朝太宗曾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而百姓就是载舟的水,现在连百姓都跟着安禄山之后造反,不正说明了唐朝天子已经不得民心了吗?

    秦晋甚至可以想象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乱唐简介 >乱唐目录 > 第三百四十一章:事有大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