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336章
    狗在过去的华国曾经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负担了各种各样的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守御,也就是现在说的看家。

    但是这个看守门户的职责,除了针对人,也针对非人。这里的非人既包括普通动物,也包括鬼物以及蛊。

    以狗御蛊,是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认知。最早的记载见于《史记》里的《秦本纪》。

    秦德公二年,初伏,以狗御蛊。

    而对这一行为,司马迁在《史记》的《封禅书》里进一步加以描述:作伏祠。磔狗邑四门,以御蛊灾。

    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秦德公为了防御蛊灾,就把狗的肢体裂解,悬挂在城邑四门之上。

    “等等,”颜夏打断了龙思雨的叙述,“你说的这个是磔禳吧?跟布丁有什么关系?”

    颜夏倒不是完全没听过古代磔禳的事。上古和中古时代,普通人,尤其是普通平民对抗鬼物的手段非常有限,所以会非常依赖各种天然的生物材料进行防御。

    最常见的是植物材料,如桃木、桑木和酸枣木,其中以桃木最为常见。但同样地,也有对动物材料的应用,例如公鸡,又例如狗。

    对于动物材料的应用,一开始比较粗糙,就是磔禳。意思就是把动物分尸之后或悬挂或摆放在外,以抵御灾殃。

    后来随着对生物材料进一步应用,直接行磔禳逐渐变少,而使用不同部位的材料多了起来,例如取血液、取骨头来使用。

    汉代《风俗通史》就记录了这个习俗,他们就是“杀白犬以血题门户,正月白犬血辟除不祥”。

    是的,他们用的狗血辟邪,只是跟香江电影和现代网文里不一样,用的不是黑狗血,是白狗血。

    至于为什么后来变成黑狗血?

    营销号会告诉你,这是《子不语》里教的。但其实《子不语》里也没有。《子不语》里只是说狗血辟邪。

    黑狗血是香江电影的文化创作,不过已经被各路灵异文当作“神秘学”的金科玉律了,狗要黑得没有一丝杂毛最好。假如你有疑虑,从作者到粉丝,到“很懂行”的读者,就会痛心疾首地表示你竟然连老祖宗的文化都不认识。

    但实际上这个“老祖宗”比你爷爷年纪还小,因为黑狗血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才被香江电影创作出来的。

    那么狗血在现代还有应用吗?

    有。

    数十年前景颇族的祭司“董萨”在驱逐恶鬼时,依然要用上狗血。

    而在祭祀意义逐渐消解以后,这种磔禳意识就表现在南粤和岭西等地有人吃狗肉。

    吃狗肉实际上是磔禳的变异,是古秦风的遗存。就像乾隆年间的《凤城县志》所记:夏至,磔狗食之,解疟。

    但是这种利用,都是以狗的死亡为前提。布丁可是只活狗啊!

    颜夏说,“磔禳要杀狗,你不能对布丁动手。”

    再怎么样,布丁都救了林娇娇两次,要多狼心狗肺才能对林娇娇的救命恩狗下手?

    龙思雨说,“啊,我不是那个意思,只是想说,狗本身可以对蛊和鬼物进行防御。它们的血,它们的骨头都可以。死去的狗可以抵御鬼物,活着的狗也有一部分可以识别出一些特殊存在。蛊,或者鬼。”

    她解释道,“只有一部分比较敏感的狗可以,白狗发生概率更高一点,所以白狗曾经被认为有神性,所以磔禳曾经要用白狗。但是死掉的狗其实没那么多区别,所以逐渐变成狗都可以。”

    颜夏想起梦里觋养着的白狗。

    也许那只白狗,就是因为有这种天然的灵性,才被觋训练成助手。

    但颜夏还有疑惑,她说,“按你这么说,萨摩耶岂不是最能识别蛊和鬼物的品种?”

    萨摩耶全都是白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这篇都市文的打开方式不对简介 >这篇都市文的打开方式不对目录 > 第336章